跳至正文

怎么看《美国高等教育史》的翻译质量问题

5月15日,澎湃新闻报道了浙江大学副教授王慧敏撰文批评《美国高等教育史》中译本的翻译质量,列举了该书从书名、目录、前言、序言、通篇问题等多个方面存在的翻译问题。

对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工作人员15日晚告诉澎湃新闻,事情发生后,出版社第一时间和王慧敏老师联系核查翻译错误,并一直在全网下架召回图书(上述《美国高等教育史》中译本)。关于翻译错误的修订,该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已在征求王慧敏老师意见的情况下,组织责任编辑开始修订这本图书。

这名工作人员强调,图书出版尤其是译著确实风险点很多,“甲骨文”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非常用心经营的品牌,并且也很注重读者口碑。

这两个事情看似互不关联,其实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两件事其实是一回事。和各种豆腐渣工程也是一回事。所有故事都是相似的:甲方自己不专业,没有质保质控,把所有的事情都抛给乙方,乙方为了节省成本又层层转包,不凑巧最后找了一个最不靠谱的人来做

因为我不是广告行业的业内人士,所以不太了解这个产业链,但翻译行业我懂。出版社工作人员的反应和评论极其不专业,而且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首先,“第一时间和王慧敏老师联系核查翻译错误”。各种翻译问题和错误都在媒体上跟你讲过了,还需要和王慧敏老师联系核查什么,王老师是你家审校吗,要给你把所有翻译错误一项一项列出来?

其次,关于翻译错误的修订,该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已在征求王慧敏老师意见的情况下,组织责任编辑开始修订这本图书。一个翻译质量有问题的译著,是绝不可能通过责任编辑的修订就可以解决的。“已在征求王慧敏老师意见的情况下,组织修订”更是谎言,王慧敏老师的意见很明确:“王老师列举大量实例指出,该书译者缺乏专业知识背景,833页的书没有一条译注,有明显的机翻痕迹和低级错误,并直言此书已无法修订,建议重新找人返工”。

至于工作人员强调的“图书出版尤其是译著确实风险点很多,“甲骨文”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非常用心经营的品牌,并且也很注重读者口碑。”就是彻底的打官话了。译著风险点多跟翻译质量好坏一点关系都没有。另外我很想知道该出版社做了哪些事情来确保译著的翻译质量和读者口碑。

当然,我也了解,出版社出版书籍其实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出版社自己出书,第二种是译者/作者找出版社出书。如果是第一种情况,责任编辑的责任最大,第二种的话,一般没什么政治问题的话就直接好出了,反正又不是出版社自己出成本。

不管是哪种情况,我觉得,在现有的工作流程上,翻译书籍质量出问题是大概率事件,只看有没有人较真而已。

参考跨国公司本地化流程,一个产品或者文件如果要翻译好,必须有以下流程和管理:

1)在甲方(客户方,对于出版译著的出版社来说,就是出版社方),必须有自己的翻译项目管理+质量管理团队。这个团队要负责制定翻译标准、翻译计划、翻译项目管理计划、翻译质量管理计划、翻译供应商管理计划等等,然后根据要翻译的内容领域,通过招标、试译等方式遴选翻译供应商,进行翻译标准和翻译质量培训,管理翻译项目的推进等等。

2)对于翻译供应商来说,需要根据要翻译的内容领域,遴选项目经理、译员、一审、二审、排版等等,对涉及翻译项目的所有人进行有关翻译标准和翻译质量的培训,切实管理翻译质量,使翻译质量符合客户所做的要求,并在要求的时间内交付翻译作品。

3)对于译员和审校人员来说,一定要好好学习翻译标准和翻译质量要求,建立完整方便的翻译环境,对相关的问题能够进行各种相应的搜索和查验,如有问题,和整个团队保持良性的沟通。

所有这些流程和管理,都是需要用白花花的银子来保证的,在出版社只愿意保留一个责任编辑,而且翻译费用及其有限的情况下,翻译书质量不出问题才怪了!

对于那些不愿意花很多钱又想做好翻译的,还不如去翻译啦找个有相关资历背景和经验的译员,在线下单,又便宜又专业。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